“阆中引力”:政区地位变迁对蜀官道走向的影响——兼论巴蜀古代交通路线空间变化的类型及影响因素
明清时期,金牛道南段驿路主线、支线曾发生过两次地位位移。从明洪武中开始,原为险远支线的利、阆、梓东线一跃成为驿路主线,称为“东驿道”。但是,东线始终有路程险远的劣势,最终在清康熙二十九年重新沦为支线。东线在总体稳定的情况下,局部也有路线变迁和不同类型驿路选择。
明清时期,金牛道南段驿路主线、支线曾发生过两次地位位移。从明洪武中开始,原为险远支线的利、阆、梓东线一跃成为驿路主线,称为“东驿道”。但是,东线始终有路程险远的劣势,最终在清康熙二十九年重新沦为支线。东线在总体稳定的情况下,局部也有路线变迁和不同类型驿路选择。
甘肃省作为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其行政区划演变史横跨2700余年,堪称一部浓缩的“中国疆域治理史”,更是解读中国政区制度演变的重要样本。从早期县级政区萌芽到现代区划体系完善,甘肃省政区变迁不仅见证了中国疆域治理的历史脉络,更生动诠释了中华文明“大一统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行政区划一直在不断调整。需要注意的是,行政区划调整的成本是相当高昂的。例如,一个县改为市后,当地个人、企业与政府的各种证件、门牌、合同等都需要更换,仅此一项就需要不菲的支出。那么,不断调整行政区划是不是属于劳民伤财的乱作为呢?当然不是。中
“科学新书榜”基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书在各大电商平台的上个月的销售排行产生,分为自然科学、工业技术、医药卫生和人文社科4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提供参考借鉴,与您一起阅读科学!
故事得从西汉的“监察区”说起。那会儿汉朝地盘大,100多个郡级政区,统辖近1600个县级政区。对于中央政府来说,直接管理这么多的郡级政区,范围太大了。100多个郡级政区长官的姓名,皇帝记都记不住。所以汉武帝在郡级政区之上设立了14个监察区,包括一个司隶校尉部,